近几年,随着辅助驾驶功能的发展,摄像头成了汽车上不可或缺的零部件。
对于一辆汽车来讲,摄像头的作用早已不是单纯的实现倒车影像、盲区监控或者全景影像那么简单,还涉及了驾驶员检测、路况感知、环境监测等等多方面的功能。

一台支持L2级别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,车内外少则也有6个以上的摄像头,多则甚至在10个以上。
这就带来了一个大家不得不考虑的话题:用户隐私。摄像头这么多,用户隐私该如何保证呢?车外摄像头倒还好,车内摄像头毕竟是能够感知到驾驶员以及乘客的相关情况的,如果出现隐私泄露问题的话,后果可能会相当的严重。

而且近年来,汽车数据安全事件频发,引起大众哗然,也让大众关注到车内隐私与信息安全的重要性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讲,车内摄像头的存在是有必要的,毕竟它可以感知到驾驶员的疲劳状态,防患于未然。但对于用户来讲,选择权也非常的重要;疲劳监测功能固然有用,但用户也可以选择不用。

那么,用户的选择权该如何保证呢?比亚迪就给出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,通过车内摄像头盖板即可完美解决,将选择权交给了用户。
比亚迪是目前极少数使用车内摄像头盖板的汽车企业,国内配置有车内摄像头的比亚迪车型均配有物理滑盖,为信息安全防护加持。

当用户选择使用了驾驶员疲劳监测等功能的时候,可以选择打开滑盖,让摄像头正常使用;如果对于隐私比较在意的话,可以选择关闭滑盖,这样即便是摄像头开启之后,从物理层面也杜绝了隐私泄露的可能性。

严格来讲,摄像头滑盖的成本并不高,但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;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这并不是成本的问题,而是设计思路的问题,毕竟这个盖板是在设计之初就集成在了摄像头总成上的,这也彰显了比亚迪对于用户隐私,或者用户选择权的接受程度。

而且从笔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,摄像头盖板不过是比亚迪尊重用户隐私的第一步而已,从本地到云端,比亚迪都有一整套的用户隐私保护方案。

不管是手机APP还是车机系统,比亚迪均为用户提供了权限管理方案,用户可以在车机上关闭远程位置权限以及摄像头权限,保证安全性。同时,在比亚迪车机上还采用了安全策略防止应用自启动,为用户提供可自主控制的产品方案。
设备联网就少不了黑客入侵的问题,对此比亚迪英特尔非常的忠实,通过持续高强度安全攻防测试方式,提升自身能力及产品的安全防护,在第二届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挑战赛中比亚迪就获得了金奖。
此外,比亚迪也愿意接受监管机构的监督,不仅通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认证,还通过了R155(CSMS)、R156(SUMS)体系认证等安全认证。
结束语:
从本地到云端全方位的防护,彰显了比亚迪是一家对于用户隐私非常重视的车企,小小的一块摄像头盖板,是对用户隐私最大的尊重,也可以说是细节方面见真章。